慈濟 ~【用心看慈濟】出門要提醒 回家要反省 我們很容易看見別人的缺失與弱點,但卻難以藉別人的境界去自我提醒與自省。如果做不到一日三省,至少也要三日一省;唯有依靠自覺,行為造作之準繩才不會有所偏差。有一位志工很喜歡以自己的定見去仗義執言,甚至心直口快去直諫她的組長及其他志工,對她不滿的聲音時有所聞,因此她也發覺自己人緣不是很好。雖然如此,她不但不怪罪別人,還時時把握機會虛心請教別人,而當善知識提醒她是自己不懂得「直話圓說」時,她總是以感恩的心態立即醒悟。然而,事過境遷之後,又是重蹈覆轍、故態復萌。有一天,她問我如何改善此缺點。我以上人法語與之共勉:「有正義感不如有使命感。」有正義感是很好,但正義感很容易讓人義憤填膺,造成言行意氣用事。人要有自知之明,一個道理必須自己做到了才有力量去影響別人,謂之:『自度度他、自覺覺他。』使命感是自己要先能約束自己、鞭策自己,盡到本分也有本事了,意即有了身教之後,才有說服的力量去教化及導正他人。自己做不到或還未做到的事情卻苛求別人,這是『己所不欲,悉施於人』,只會令自己挫折感。我婉轉對她說道:「如果別人也以這種心態苛求你,你的感受如何?」她聽後恍然大悟。離開時,我送她一句話彼此共同警惕 ── 出門要提醒,回家要反省。 一個人會感覺不敏銳,感受不清楚,通常有兩個原因:一是昏沉、二是散亂。佛法修得好的人,自覺力會比較好,覺性比較高,也就洗碗機是『感覺很敏銳』、『感受很清楚』。這樣的人一定對自己及自我的缺點、個性等,以及生活周遭的人事物,了解得很清楚,他一定也對自己苦惱的原因有所了解。一旦能反觀自照、自我省察,才知道要選什麼法門來修,在哪裡修,該怎麼修,怎麼調整自己的觀念與習氣。若對自己不清楚,不知自己的問題在哪裡,也不知自己需要的是什麼,只是漫無目標到處聽經參加法會,最多也不過是聲聞緣覺。已經在修學了,就要『明其體,知其法』,意即了知目標方向在哪裡,這樣才不會忙得沒有方向、沒有目標、沒有重點,否則也只是『盲修瞎練』,這是大多數人學佛無法進步的原因之一。佛法不怕眾生的煩惱重,再深重的煩惱佛法都可以化解,然而佛法對一種人是『沒法度』,就是一生懵懵懂懂、渾渾噩噩,對自己完全不清不楚、不知不覺。此猶如病人說不出自己的病痛,甚或已經病了但卻諱疾忌醫,醫生就難以為其下藥一般。 一個人會感覺不敏銳,感受不清楚,通常有兩個原因:一是昏沉 ── 可能是生活習慣不好或睡眠不足,沉迷於酒精、藥物,或偏好感官上的刺激,如大吃、大喝,音樂開得大大聲等等。一是散亂 ── 頭腦胡思亂想、思緒渾沌不清,做事精神無法集中,注意力分散。一個人如果經常處於昏沉與散亂,則他的心是軟弱無力的,無法克服煩惱。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有些人很會苛責別人、不放過別人,但卻很容易原諒自己而輕易放過自己。   建築設計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一天到晚昏沉的人不多,但時時處在散亂狀態的人就很多。『正定』或『大定』不易修煉,此乃我們生活中的誘因太多,五欲攻心或心無正念的摧殘下,要『心不貪戀,意不顛倒』實在不易。昏沉與散亂甚至是障礙修行的五個敵人中的兩個強敵,也是住在我們心中的兩個惡魔,『外魔易躲,內魔難防』,內魔就是藏在我們內心深處的煩惱、誘惑、邪知、邪見及夜叉邪魔的外道思想,要不被它影響及誘惑,我們須有強大的意志力,這要提早修煉及培養。既要修行,就要懂得覺察自己的憂悲苦惱,進而去觀察令自己苦惱的原因,去找出是哪些因緣聚集在一起而令我們產生煩惱,這就是『集諦』。人們想盡辦法要放下苦惱、放下包袱,這個過程就叫做『苦、集、滅、道』。佛法並不否認很多外在因素是令我們苦惱的原因之一,只是我們大多只見到外在因素,而忽略了內在因素,意即只知『攘外』而忽略『安內』。其實先能安內,才能攘外,我們很容易看見別人的缺失與弱點,但卻難以藉別人的境界去自我提醒與自省。就如有些人很會苛責別人、不放過別人,但卻很容易原諒自己而輕易放過自己。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隨時自我把脈、自我診斷,才能為下一次做好『不二過』的預防工作。『安內』是指安住自己的內在心境;『攘外』是指不受外在環境的左右及影響。內在的家如果經咖啡機常是雜亂無章,外在環境再怎麼優雅都沒用。這個內在因素反而是苦惱與紛亂的主因,叫做『執著』,也是內魔之一。只是我們很容易看見執著的現象,但卻不易看到執著的本身,就有如我們容易看見飛起的塵土,但卻看不到風的實體一般。雖然看不見,但它卻是存在的,此謂之『明心見性』。要看清實相就要學習時時反觀自性,隨時覺醒自己。孔子是一日三省吾身,隨時自我把脈、自我診斷,才能為下一次做好『不二過』的預防工作,此猶如電腦防火牆的防範措施,電腦才會有防毒的保護功能,人腦跟人心何嘗不是如此。我們如果做不到一日三省,至少也要三日一省,唯有依靠自覺,行為造作之準繩才不會有所偏差。 學佛的尺是用來量自己,不是量別人;靜思語是用來警惕自己,不是教訓別人。日常生活中,唯有時時自我叮嚀:『早上出門要提醒,晚上回家要反省。』這樣才能:『心寬念純分秒中,克己復禮言行間。』  文/劉濟雨 延續閱讀:【用心看慈濟】 延續閱讀:正義感不如使命感 延續閱讀:停 看 聽 還不能驟下結論 ! 【靜思小語】 原諒別人就是善待自己。 花店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yb90ybfvpf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